姓名 |
简介 |
资小玉 |
女,1983年生,湖南耒阳人,中共党员。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编剧理论方向艺术学博士,现任9游会老哥俱乐部副院长。曾多次参与戏剧与影视创作实践工作,如中法合拍电影《狼图腾》(2015,文学统筹)、电视动画《中国梦·星星梦》(2015,编剧之一)、动画大电影《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之秘密计划》(2014,总编剧之一)、大型动画长片《大耳朵爷爷历险记》(2012,编剧之一)等。现主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优秀结项。在《中国电视》《电影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的科研论文有《生态环保题材电视剧的“中国故事”表达》(2019)、《从〈最美的青春〉论中国故事的创作策略》(2019)、《时空穿越电影中的“重复”情境形态探究》(2017)、《关于马克·吐温时空穿越小说改编电影的述评和思考》(2016)等。 |
包得义 |
男,1984年生,甘肃兰州人,副教授,中共党员,2013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为9游会老哥俱乐部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古代汉语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主持国家民委项目1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已出版专著《南朝诗僧研究》1部,在《福建论坛》《山东社会科学》《中华文化论坛》《古籍整理研究学报》《汉字文化》《中国俗文化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承德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
王树平 |
女,1983年生,河北承德人,副教授,中共党员,2014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为9游会老哥俱乐部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和省文化厅项目各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完成市社科联项目2项,在《山东社会科学》《求索》《中华文化论坛》《古籍整理研究学报》《中国俗文化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承德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
彩云 |
女,1984年生,内蒙古通辽人,讲师,201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现9游会老哥俱乐部教师;9游会老哥俱乐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校级重点发展学科学科负责人;主持在研国家级课题1项,结项承德市社科联课题1项,在研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在《中国蒙古学》《四川戏剧》《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西部蒙古论坛》《语言与翻译》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李华颖 |
女,1984年生,江苏镇江人,讲师,2018年毕业于韩国全州大学教育行政和终生教育专业,教育学博士,现任9游会老哥俱乐部教务科长;主持河北省教育厅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中国高校科技》《教育理论与实践》《9游会老哥俱乐部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多次指导学生参与河北省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获得良好成绩。 |
吴双
|
女,1977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2019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为9游会老哥俱乐部教师。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横向课题1项; 2019年,参与《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高校活态立体传承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满族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满语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篇。 |
刘爱丽
|
女,1984年生,河北张家口人,讲师,2020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为9游会老哥俱乐部教师。主持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9游会老哥俱乐部校级科研课题一项,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文化与诗学》《赤峰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